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信息

筑牢反诈防线,守护财产安全

发布时间:2025-06-20 17:12:35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电信网络诈骗如同隐藏在虚拟世界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我们的财产安全和生活稳定。为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态势,本院积极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以下为大家带来一些实用的防范知识。


    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大揭秘
    一、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分子通常会冒充警察、检察官或法官,打电话给受害者,声称其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如洗钱、贩毒等,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核查,否则将面临法律制裁。许多人在接到此类电话后,因恐惧心理而盲目听从指令,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二、网络贷款诈骗
    不法分子以“无抵押、低利息、快速放款”为诱饵,吸引急需资金的人上钩。一旦受害者上钩,他们便会以各种名义收取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费用,在受害者支付一系列费用后,却始终无法获得贷款,此时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三、刷单返利诈骗
    骗子先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让受害者尝到甜头,获取信任。随后诱导受害者加大投入,完成更高金额的刷单任务。当受害者想要提现时,骗子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如系统故障、任务未完成等,要求受害者继续刷单或支付额外费用,直到受害者意识到被骗。
    四、冒充客服退款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购物平台或快递公司的客服,告知受害者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快递丢失,要进行退款理赔。然后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填写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从而盗刷受害者的银行卡资金。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小妙招
    一、保持冷静,核实身份
    当接到自称是公检法机关、银行、客服等人员的电话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如拨打110咨询公检法机关,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核实银行信息,登录购物平台官方网站或APP联系客服核实退款情况等。切勿轻易相信陌生电话中的说辞,更不要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转账、汇款等操作。
    二、拒绝诱惑,理性借贷
    面对“无抵押、低利息、快速放款”的网络贷款广告,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正规的贷款机构在放款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如果遇到要求提前支付手续费、保证金等情况,很可能是诈骗,应立即终止借贷行为。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还款能力,选择合法、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借贷。
    三、不贪小利,远离刷单
    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且存在极大的风险。不要被所谓的小额返利所诱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要求先垫付资金再返利的刷单行为都可能是诈骗。如果发现身边有人参与刷单,要及时提醒并劝阻,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
    四、保护信息,谨慎操作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或平台上填写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在进行网络支付时,要确保网络环境安全,不连接不明来源的Wi-Fi。同时,要定期修改重要账号的密码,提高账号的安全性。
    五、遭遇诈骗后的应对措施
    如果不幸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要保持冷静,第一时间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向警方详细说明诈骗过程、转账时间、转账金额以及诈骗分子的相关信息等,为警方破案提供有力线索;二是尽快联系银行或支付平台,冻结账户、挂失银行卡,防止资金进一步流失;三是保存好与诈骗相关的所有证据,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转账凭证等,以便后续维权和追讨损失。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院将持续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希望大家都能将防范知识牢记于心,时刻保持警惕,共同筑牢反诈防线,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让我们携手共进,让电信网络诈骗无处遁形!

责任编辑:宣教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7743274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