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海萍、立案庭庭长张云龙到二七区法院调研指导两个“一站式”暨立案登记制落实情况,市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王季,立案一庭庭长李小青,诉讼服务中心主任郭丽,二七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雍明轩,二七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炅陪同调研。
宋海萍副院长一行首先来到二七区淮河路办事处司法所,观看民调员参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调解现场,了解法律援助律师、民调员和社工参与诉源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情况。在二七区非诉讼纠纷化解指挥中心,宋海萍副院长现场查看中心人员配置、办公条件、非诉纠纷化解工作开展情况。在立案大厅,宋院长一行与立案人员交谈,详细了解两个“一站式”、立案登记制落实情况。
在最后召开的座谈会上,王炅院长汇报了二七区法院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法院参与、引领、指导、保障作用,对立案、诉调对接流程升级再造,打造诉讼服务新模式,推动两个“一站式”稳健发展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宋海萍副院长指出,立案登记制改革是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通过的,今年7月底前,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要对各地落实立案登记制改革情况进行实效评估。近年来,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院多次召开会议,要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化诉源治理,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省法院党组认真贯彻上述会议精神,胡道才院长提出把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为此,省法院党组刚刚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中心的实施细则》。总的看,今年全省法院立案条线的重点工作是持续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加快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全省法院要紧紧围绕以上两项重点谋划和开展今年的工作。
宋海萍副院长强调,做好立案诉讼服务工作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全省法院应当集中精力、细化措施、强化力度、扎实开展。一是提高认识,提升政治站位,准确把握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的核心内涵。要从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认识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理清思路,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努力把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成涵盖立案交费、诉讼服务、多元解纷、繁简分流等快速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型现代化机构,实现矛盾纠纷有效预防,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入进行,全力推动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二是围绕工作重点,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全面提升立案诉讼服务工作水平。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省法院党组确定的重点工作上来,认真学习最高法院和省法院领导就立案登记工作和一站式建设的有关讲话和文件,吃透精神,找准症结,一步一步扎实推进。要认真落实立案登记制改革相关规定,持续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切实解决立案难、异地诉讼难等问题,为人民群众办理立案诉讼事务提供更多方便,创造更好条件。要全力加快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格局中,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对接各种社会调处组织,夯实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根基,在诉讼服务中心开展快调、快裁、快审、快执工作,努力完成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任务。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不断提高正确理解把握各种政策的能力。要梳理查找当前立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快速整改。要理顺多元化解、诉讼对接、繁简分流之间的关系,加强各个节点之间的有效衔接,确保各项工作在正确轨道上有序运行。要深入研究推广网上立案与禁止强制网上立案、立案审查与立案登记制、多元化解与立案登记制、诉调对接与立案登记制、示范诉讼与立案登记制、负面清单与立案登记制之间的关系,引导工作人员准确理解和把握相关政策,避免简单粗暴地执行政策,让人民群众产生误解,形成新的立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