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目前,河南乃至全国的法院系统都在进行一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行动。那么如何解决执行难这个顽疾?二七区法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6月23日,二七区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与会的媒体记者介绍了这里的法官们是如何轻点鼠标就可将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冻结和扣划。
马小亮与张威协商,将自己的一辆汽车卖给张威,汽车交付后,张威却拒不支付车款。经二七区法院判决后,张威仍不履行还款义务。
马小亮遂申请法院执行。法院执行人员通过司法查控系统,查到张威在重庆有存款。执行人员立即将张威欠马小亮汽车款及利息12余万元扣划至法院账户,并发还马小亮。整个执行过程仅用20余天。
这仅仅是二七区法院今年上半年通过查控手段结案的215件案件中的一例。
二七区法院执行局局长李俊勇告诉大河网记者,在每次执行过程中,并不是总能遇到被执行人,更有“老赖”为了脱逃应当履行的判决而藏匿起来。相对于“登门临柜”查人找物的传统执行模式,信息化执行手段使执行工作的主战场从“路上”转移到“网上”。
“这样不仅节约司法成本,优化人员配置,而且让信息多跑路,让执行员少跑腿,更能解决案多人少问题,提高执行效率,为解决‘执行难’打下坚实基础并取得明显效果。”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二七区法院执行查控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视频会议系统、执行单兵系统和无人机,实现了执行远程指挥“可视化”。以指挥中心为终端该院执行案件基本实现全程监控,达到“看得见、听得到、查得着”。
对一般查封扣押等执行措施,由执行法官随身携带的执法记录仪记录执行全过程;对突击搜查、集中执行、房屋搬迁等重大执行活动实行全程录音录像,对暴力抗法等突发事件有效记录,局领导在执行指挥中心通过视频能清晰看到执行现场情况,可及时发出指令处置突发事件。
而通过执行员配备的无人机设备,可有效查看被执行人所在位置、现场的整体情况,使执行活动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