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干部能吃亏,能吃亏就少是非;当干部肯吃亏,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当干部要常吃亏,常吃亏肯定有作为……,《村官李天成》吃亏歌给我们司法工作者带来了诸多反思,吃亏对我们司法工作者会带来什么作用呢?我作为一名从事基层工作的司法工作者就这个问题,浅薄的谈一下自己的感悟。
《村官李天成》吃亏歌并指出,干部能吃亏、肯吃亏、常吃亏、不怕吃亏,树立的是推动工作的形象,有了“能吃亏肯吃亏常吃亏多吃亏”的干部形象,才能像唱词里说的那样,“工作才能往前推”。作为法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即使我们从事的是司法辅助工作,也要认识到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们是人民的公仆。讲奉献,讲廉洁,讲公正……,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服务,那麽在为民服务上吃点亏又算得了什么呢?司法机关的权威不是摆出来的,而是树立起来的。把能吃亏,肯吃亏,常吃亏渗透到司法为民的各个环节,伴随我们的将是有权威有作为工作向前推。要把司法为民与吃亏是福两句话放在一起,从某种角度来说也许没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从现实来讲对司法和谐进程却意义深远。其实对于司法工作者而言,吃亏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采。不懂吃亏,就不能与群众心连心的交流;不肯吃亏,就不会有司法事业的壮丽辉煌;只有吃亏,才能深入到群众中去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从而推动能动司法和谐司法建设。久而久之,讲奉献能吃亏会像无价的珍宝在每一个司法工作者心底深深珍藏熠熠发光。
司法工作者有这种风采,在司法领域就像领航的旗舰,以民为天,知百姓疾苦,解群众之难,作为一种风范,在群众中树立了甘当公仆的标杆;像铁面无私的包公,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作为一种人格,为社会塑造了公正执法的形象。平凡的战士雷锋具有有这种风采,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作为一种楷模,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吃的亏中亏 方得福外福 贪看无边月 失落手中珠,当你翻开古今中外的史书,看看那些见便宜就上,见利益就贪,见功名就争,一辈子不吃亏的人吧,他们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陈旧观念,车子、票子、房子、位子、女子,五子登科,一样不少,可谓风风光光,扬眉吐气,但到头来,不是被世人轻蔑,就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不妨再进一步分析一下:就拿人与人相处来说,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吃亏,只知道贪小便宜,斤斤计较到最后,他很可能成为孤家寡人,又给别人留下了极不好的印象。相反,我们是乐于助人的人!如果这样的话,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将会成为群众可以信赖的朋友,我们也就拥有了更多成功的机会,为我们的和谐司法建设积攒了许多无形的财富。吃亏是福 有容乃大,最终大风采赢得了大印象。有作为的司法工作者,都是在不断吃亏中成熟和成长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变的更加聪明和睿智。
也许有的人认为,吃亏就意味着舍弃,意味着牺牲,是的吃亏也许并不好受,但这却是对一个司法工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考量。也许它像咀嚼橄榄,先苦后甜,也许它像凤凰投火,成为涅磐凤凰。然而一切的付出都会有回报的,而不是索取,是奉献。正如大地无私地为人类滋生丰登的五谷,绝不是毁灭自己,而是使自己的肌体更加肥沃、更加健壮;枝叶飘然落地,绝不是牺牲自己,而是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续,重现绿色;大海忘我地为大家奉献宝藏,绝不是干涸自己,而是使自己的胸怀更加博大,更加宽广;太阳用热能普照大地,滋润万物,绝不是耗尽自己,而是使自己光芒四射,灿烂夺目;同样,你拥有了吃亏的品格,就会领略到人生的完善,情怀的高尚。这也许就是笔者对吃亏是福的理解吧,望能和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