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我院少年庭公开审理了一起七名聋哑被告人抢劫多名聋哑人的刑事案件。郑州市盲聋哑学校的30多名师生受邀参加了旁听。我院对这场特殊的审判首次启动了微博直播,河南电视台《走进法庭》栏目对庭审进行了全程录播,省市多家主流媒体也争相进行了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聋哑人是一类特殊的弱势群体,司法实践中,对聋哑人犯罪的处理,无论是国家法律还是办案实践,都是本着宽大和从轻的精神,法律本身体现了对残疾人的关爱,但却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甚至有的故意培养、发展聋哑人实施犯罪。此次开庭审理的被告人徐继林等七人就是属于有组织、有分工、跨地区作案的聋哑人犯罪团伙,他们实施犯罪的对象专门针对聋哑人,特别是未成年聋哑人。七名被告人跨地区寻找聋哑人,一旦发现,就以暴力、威胁的方式强迫聋哑被害人加入犯罪团伙,如果不同意就对他们进行非法拘禁或者抢劫。本案中七被告人先后对近二十名聋哑人实施了抢劫,对其中两名未成年聋哑人进行了非法拘禁。
本次庭审少年庭在审理方式上进行了创新,首次尝试在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在法庭辩论结束后引入法庭教育环节,由人民陪审员“12355心理咨询中心” 主任袁林芳和审判长石海滨根据聋哑人的心理、生理特殊性,从家庭、社会、法律等层面,对七名被告人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法制教育,经过手语翻译,七名被告人都翘起大拇指对法庭表达感激之情。本次庭审我院首次启动了微博直播,二七法院四个官方微博(新浪、腾讯、人民、新华)对庭审现场以图文形式进行了播报,共发布信息130余条,通过充分的司法公开展现了法官的风采。
郑州市盲聋哑学校的30余名聋哑学生当天参加了旁听。少年庭庭长石海滨表示,让聋哑孩子走进法庭,更直观地感受庭审,目的就是要加强聋哑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一方面让未成年聋哑人在遇到危险情况时能够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为立足社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让他们和健全人一样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