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典型案例

郑州市二七区法院重视维护少数民族农民工利益

  发布时间:2013-07-11 08:56:32


    郑州市二七区法院十分注重维护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利益,利用各种特殊手段帮助他们维权,让进城务工的少数民族同胞感受法律的公平正义。

    朱建平等17名进城务工的少数民族农民工,分别来自贵州省、湖南省的侗族、苗族、土家族,经人介绍来到位于郑州市二七区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干活,当时包工头孙某承诺他们干完活立马给钱,但是等他们干完后却怎么也联系不上孙某。他们来到该工地所属的建筑公司讨要工资,多次讨均无结果,无奈他们将这家建筑公司告上了法庭。

    郑州市二七区法院的李卫敏法官再接到案件后认为这起案件有调解的可能性,于是立马与该建筑工程公司的领导进行电话沟通,了解事情的详细经过,同时与书记员三次前往该公司找到相关领导协调此案。这家建筑公司的负责人称他们拥有两千五百多名农民工,一直以来都是将钱支付给包工头后由包工头负责给工人结算,并且在河南省的建筑市场从出现过未拖欠过农民工工资的事件发生。朱建平等17人是包工头孙某自行找来的,如今不能与包工头孙某取得联系他们对朱建平等17人是否在该公司所属的工地干活并不知情,所以他们认为不应当支付朱建平等17人的工资。

    这天下午李卫敏法官找来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她利用女性特有的柔情从农民工干的是体力活,相当不容易、并且这17人的工资最少的也就只有几百块钱等立场出发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与公司领导做工作。最总该公司领导被法官的诚心感动了,他表示充分理解农民工的不容易,同意先行垫付着17人的工资,垫付的钱待找到包工头孙某后由该公司再与包孙某进行结算。双方最终经过结算并达成协议,建筑公司支付朱建平等17人1600元现金并当庭履行。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款的少数民族兄弟说:“您是我们的大恩人,为了我们这么晚了连饭都没有顾上吃一口。我们拿到工资了今儿说什么也要请这位大恩人吃个饭的。”李卫敏法官婉言谢绝了,她平静的说:“我和你们一样也来自农村,是个地道的农民孩子。我知道农民工不容易。如今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民工兄弟解决一点实际困难已经很欣慰了,无论你们是哪个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文章出处:中国网河南频道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7507656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