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长,后山村的两位老乡要见您。”赵清正站在门口说着,拉拉一中年男子的胳膊补充道,“这是魏庭长,有啥事说吧。”随后离去。
魏敬民马上起身看着两位老乡脸上淌着汗水,搬过椅子连声说“跑了这么远的路,看热的样子,请坐请坐”,随后把两把椅子放在电扇下,打开电扇,又给他们端上两杯水。二人连摆手称道“不渴,不渴。”面对热情的庭长,二人还是接过了杯子端在手中。
魏敬民回到自己的位子,打量二位来者:像是父子俩,中年男子有40多岁,一米七多的个头,四方脸。因从事农业劳动,岁月使他的头发略有稀疏,已有白发爬上两鬓,但俩眼炯炯有神,身体敦实健康,腋下夹着一卷用报纸裹着的东西。另一位年轻人,二十岁左右,上身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夹克,下穿一条浅灰色的裤子,脚上穿着一双黑白相间的旅游鞋。嘴的周边长出毛绒绒的胡子,可能是干农活的缘故,脸庞被晒得黝黑,低着头反复看着手中的杯子,不时抬头看看这位庭长。从眸子里透出的目光和其发型看出他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
“二位有什么事?老庭长太忙,由我来接待二位。”
“庭长,要说没什么大事,俺与邻居家盖房发生矛盾,老赵和那年轻法官跑到家里好多回,又是丈量,又是帮助说和。后来把村干部都叫来,前后说了好多回,使俩家和好了。也没有什么好的东西感谢法官,做了这面旗子送来,表示心意,来的时候在地里刨了点儿红薯,可新鲜了,很好吃,带了点让你们尝尝。”说着把锦旗放到魏敬民面前的办公桌上。那位年轻人把半袋红薯也放在办公桌旁。
“不要这样,你们的心情可以理解,办好案子是我们的职责。如同你们种责任田,盼着有个好收成一样,没有什么值得感谢的,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吧。”魏敬民说着起身要拿锦旗。
“庭长,你是看不起俺农村人吧。”中年人脸涨的通红,连连摆手表示拒绝。
面对有些激动得当事人,魏敬民连声说“别激动咱们坐下来慢慢聊。”
对方点点头坐下,魏敬民把椅子搬到当事人对面坐下,指着对面墙壁说:“我们南郊乡法庭,把过去挂着的锦旗、匾额都收起来了,并禁止接受当事人送的锦旗什么的。”
“庭长,这是俺自愿的。”中年男子抢着说。
“别急,听我解释。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们办好案子和你们种好责任田一样,盼着有个好收成,不需要什么感谢。当事人来打官司肯定有一方败诉一方胜诉。法官判案使双方都满意的可能性不大。胜诉的一方满意了向法官送面锦旗,上面写着秉公办案等赞扬的话。败诉的一方看到这些锦旗会怎么想?特别是当前许多老百姓对法院工作不满意,对法官不理解,败诉了不去从证据、案件事实查找原因,总习惯从法官身上找原因,猜测法官如何如何,你说我说的对吗?”
“你说的有道理,我们心里都清楚老赵处理这件事,一碗水是端平的,跑了那么多趟,连一口水都没喝,更没有给他送什么。”
“是啊,你心里清楚,另一方清楚吗?会认可你的话吗?如果对方不认可,不理解,就会想你与法官之间有什么不正常的关系或交易。就会把对判决的不满情绪向法官或法院发泄。就会出现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一方当事人与法官或法院之间的矛盾。为使当事人有个良好的心态参加诉讼,同时也使法官避嫌,所以我们决定拒收当事人锦旗一类的物品。当然,我讲的不是对你的案子,这是在我的办案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庭长,你是法官,我和儿子都是打坷垃的农民,也没有资格与您比什么,咱们第一次见面,分明是看的起人,我们不知道那么多道理,今天是来感谢你的,身正不怕影子歪,不作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谁爱咋说就咋说,俺走了。”中年男子气乎乎的放了一炮,弯下腰把红薯倒出来。说了一句“这红薯可新鲜了,很好吃。”拿上口袋拽着儿子头也不回就走,刚到院子又快步来到魏敬民办公室门口,向屋里说了声:“给口袋,装着用。”
这位农民突如其来的举动,顿时把魏敬民搞懵了,站起来不知所措。他愣了半天转过神,摇摇头自言自语道“有意思,真有意思,朴实,豪爽,耿直这就是中国农民的性格。”
那俩父子已经走出法院的小院,魏敬民回过头,看到办公桌上报纸裹着的锦旗,又看看倒在地上的红薯和扔在门口的口袋,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法院办公楼二楼镶嵌在大厅墙壁上“清正廉洁,秉公执法”金亮闪人的大字。面对礼物犯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