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插服务生做内线,将一瓶酒拆分成N次卖给顾客;抓住顾客酒兴正酣晕三倒四的时机,用低价酒冒充高价酒进行坑骗;故做大方演双簧假意结账,逼迫丢了面子的顾客抢先付账……靠这些屡试不爽的吸金伎俩,广西人杨某组织多名酒托女以咖啡厅为据点骗人高消费,短短半个多月就先后诈骗10余万元。3月1日,记者从郑州市二七区检察院获悉,因构成诈骗罪,杨某和两名酒托女均被判处刑罚并处罚金。
美丽“邂逅”:5小时刷卡1.7万余元
“说什么心情不好,想找人聊天,其实都是骗人消费的幌子,太可气了!”尽管事情已过去半年,但回想起自己遭遇的那场骗局,刚刚二十出头的洪斌(化名)依然气愤不已。短短5个小时内,他被哄骗着刷卡消费10次,银行卡当场“刷爆”,而这一切,都始于去年9月20日和网友李琳的那次美丽“邂逅”。
2012年9月20日,洪斌意外收到一条邀约聊天吃饭的网络留言信息后,和自称李琳的女网友见了面。李琳把他领到交通路上一家咖啡厅,眨眼工夫就点齐了开心果、杏仁等聊天佐餐。俩人边吃边聊了10多分钟,服务生拿着POS机过来结账,洪斌爽快地掏出信用卡刷了320元。随后,李琳又点了一大杯红酒,并喊来自己的一个姐妹作陪。每次酒杯快要见底的时候,李琳都会伺机让服务员上酒,洪斌也是一遍遍地掏出自己的银行卡刷卡结账,从最初的320元、600元,到后来的1300元、2600元、3400元不等。直到最后一次他刷卡结账时显示余额不足,三人才各自散去。
回家后的洪斌越想越觉得不对劲,随后报了警。据他回忆,从当天晚上和李琳初次见面,到次日凌晨1时许离开咖啡厅,短短5个小时内,他先后刷卡消费10次共计17620元。
消费背后:分步骤套牢消费者
接到报案后,郑州警方迅速展开侦查。2012年9月28日,警方将李琳等涉案人员抓获。
警方进一步询问发现,这是一个涉案人员多达9人的酒托诈骗团伙,二十出头的广西人杨某利用网络上认识的操盘手,假借女孩身份在网上和人聊天物色目标,伺机安排酒托女和顾客见面,将顾客骗至咖啡厅高消费。为了确保行骗顺利,杨某还专门在咖啡厅安插了1名服务生和1名保安做内线,负责为酒托女做帮手、打掩护,工资均由杨某发放。
据杨某交代,靠着这种行骗伎俩,在被警方抓获前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他先后伙同多名酒托女诱骗顾客到咖啡厅高消费,累计诈骗10余万元。这些钱扣除酒水成本以及交给咖啡厅25%的分成外,剩余部分被他用来支付键盘手、酒托女等人的提成和日常吃喝花销,其中,酒托女每做成一笔生意提成30%。
“酒托诈骗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个别茶社、咖啡厅受利益的驱使,暗中为他们提供行骗场所。”采访中,承办该案的检察官坦言,要想更好地打击酒托诈骗现象,规范、整治包括茶社、咖啡厅等在内的休闲场所势在必行。
法院审理后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杨某有期徒刑1年两个月,罚金9000元,两名酒托女也分别获刑。
1酒托女和顾客见面后,先点茶水、果盘等,在聊天的同时进一步试探对方。
2如果感觉对方出手比较大方,接下来就点酒水,由于酒水都是按杯上,这时候他们就会把一瓶酒拆分成几次卖出。
3有时候酒托女还会相互配合、假装结账,让感觉失了面子的顾客抢先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