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告状向来就是大多数老百姓比较发怵的事儿,那种“吃完原告吃被告”的流行说法更让许多人觉得法院的大门最好别进。可眼下在郑州市二七区候寨乡乡亲们遇到法律方面的大事小事都乐意到法庭来求个公道讨个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因为法庭在马义宾庭长的带领下,凭借高效与公正的作风,赢得了辖区百姓的信赖。
乡情决定案情。侯寨法庭辖区侯寨乡地处郑州市西南部,距市区5公里,面积82平方公里,共有27个行政村,125个自然村,人口5万多人,由于辖区面积大、人口多,所发生的民事纠纷一直呈复杂化、多样化发展趋势。但法庭每年案件结案率都在99%以上,调撤率在70%以上。结案率高、调撤率高的两高态势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家住侯寨乡某村某组的郭老汉是这个组的小组长。前段时间由于给村民调解土地纠纷,被本村村民张某给打了,连惊带吓,郭某住进了医院,而且花了三千多块钱的医药费。打盆论盆打罐论罐,郭某作为小组长是来解决事儿的,没想到落了这么个结果,他哪能忍下这口气。而张某明知打人犯法,可就是不理这根胡子,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就是不支付相关费用。郭某也没辙了,又生气又上火,老伴心痛地直劝他。后来郭某想到了侯寨法庭,心想我到法庭告你去,看你认帐不认帐。没过几天,马庭长和庭里的书记员小郭走这头到那头给做工作,很快就把这事给解决了,两头都满意。提起这事,到现在郭某还念念有词,“马庭长没有白费心血,双方和解了,我呢钱拿到手了,问题也解决了,打人的也知道错了”。
小法庭有着大作为,侯寨法庭的法官们心中永远装着一杆秤,那就是要做好法律天平上那个货真价实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