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求,二七区法院于今年3月初,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积极构建网格化管理司法服务体系,有力促进基层和谐社会建设。
一、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和巡回法庭职能作用。强化两个人民法庭和六个巡回法庭的作用,一是为基层党工委、办事处提供法律服务,对其重大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办事处领导在行政决策时不发生违法问题,维护行政决策的权威和执行力。二是整合基层司法资源,领导和指导辖区各类社会矛盾化解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切实促进社会矛盾诉前化解。三是办理辖区民事案件。所有案件不需再到法院进行立案,而是简化办案程序,一律实行零距离调解、零距离立案、零距离阳光审判、零距离开展执行。四是积极开展普法宣传。通过设立法律讲堂、以案说法、法律咨询、法制黑板报等形式,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宣传法律知识,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率。通过此措施,诉前调解各类纠纷482起,调解处理民事案件816起,达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社会矛盾化解目标。
二、深入落实“一社区一法官”制度。根据法院工作实际,将全院审判法官分派下沉到全区各个乡镇、社区,确保一个社区一名法官,制作法院联系基层工作标牌,明确下沉人员姓名、照片、职务、联系方式,方便群众联系,并积极为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当前下沉干部192人,到146个社区开展工作。同时,由下沉法官与基层党委、政府配合,积极开展争创“无讼社区”活动,以此带动基层群众增强法制意识,提高群众自治能力。明确“无讼社区”的标准是无新发生3人以上到市集访或越访;无稳控对象滋事和赴省进京上访和非访;无因辖区内部矛盾激化引发刑事案件和群体性恶性案件。具体措施是:1、建立乡镇办事处、下沉社区法官、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的矛盾调解机制,共同调解村组、社区居民之间的纠纷。2、积极开展“阳光庭审”和巡回审判活动。定期选出典型案例在当事人家门口进行公开开庭审理,组织附近群众旁听庭审,通过审理一案,达到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效果。3、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制定法律宣传教育计划,设置法律图书室、图书架和固定法制宣传专栏,由专人负责,定期丰富充实内容。对经年终考评符合“无讼社区”标准的,由法院和乡镇办共同为其颁发“无讼社区”奖牌。此措施,促进基层矛盾化解,民商事纠纷量下降20%。
三、认真开展“一校一法官”活动。一是在人员配备上实现优良化。从全院法官中选派72名工作热情高、业务能力精、责任意识强的法官走进辖区内81个校园,其中优秀法官负责55所小学校,中层领导负责26所中学,从事开展法治教育工作。二是在开展形式上突出多样化。根据中、小学学生在思想、年龄上存在差异的客观情况,通过开办法律兴趣课、教师交流会、家长座谈会、开模拟法庭等形式,潜移默化的将法律知识送进校园。三是在宣传内容上追求具体化。在校园内设置法治宣传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并选取与一部分未成年人犯罪的真实案例,警示学生要学会规则、善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简讯:二七法院举行信访案件听证会。为做好信访人吕文华的息诉罢访工作,6月15日下午,二七法院就信访人吕文华上访一案举行听证会。会议由二七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蒋锋主持,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维宁,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吕艳珍,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张相卿参加会议。此次听证会邀请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学专家、群众代表及信访人基层组织负责人等21名社会各界代表组成评议委员会参加听证。区纪委、政法委派员进行现场监督。听证会上,主持人首先介绍了信访人吕文华(原告)与被告李素兰离婚一案的基本案情和处理结果,信访人吕文华陈述了信访诉求及理由,案件承办法官丁德勇、执行法官秦聪及承办部门负责人对吕文华的信访理由分别进行了解答和释疑,丁德勇法官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疏忽再次向吕文华致歉,希望得到信访人的谅解。在听取了法院案情介绍、信访人吕文华信访诉求及理由和法官答辩的基础上,评议委员会人员对法院处理该案是否适当,信访人上访理由是否有道理填写听证意见表,并对听证案件进行点评。听证会持续三个小时,整个程序公正、公开、公平,达到了澄清事实、沟通交流、社会评议、息诉罢访的目的。
简讯:二七法院组织全院干警体检。为了切实关心干警的身体健康,使广大干警以饱满的精神、健康的体魄投入到工作中去,2012年6月11-15日,在院工会的统一组织下,全体干警分批分期到郑州市第二、第五人民医院进行体检。为做好此项工作,院工会事前与医院取得了联系,为每个庭室发放了《体检须知》,让大家明确检查时间、地点、内容及注意事项。专门为退休老干部配备了体检接送车,为女干警增加了乳腺检查,充分体现院党组对广大干警的关爱,使广大在职干警、职工以健康的身体投身于司法审判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