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是少年审判庭的石海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托起明天的太阳》。
十三年前,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我,满怀着激情和梦想,幸运的来到了二七法院。在领导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由一名书记员成长为了少年审判庭的副庭长。随着岁月流走的,是青春的梦幻和虚华的浮躁,伴着时间增长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对审判事业的忠诚;改变的是从制服到法袍,不变的是我对少年审判事业的热爱、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作为法官,公平与正义的天平,始终在我心中。作为少年刑事审判法官,我心中的天平,一端是失足少年,另一端是无辜的被害人。看到本应天真浪漫的少年,被剃成了光头,关在高墙铁丝网的牢所,阵阵的酸楚,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可面对同样未成年的被害人,那一双双恐惧的眼神、漂移着恍惚的神志,又让我心痛不已。教育、感化、挽救失足少年,是我们神圣的职责;帮助、安慰无辜的被害人,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固守公平正义的天平准心,我也曾迷茫彷徨,如何兼顾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益保护,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在王庭长的带领下,我们少年审判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全国首次推出了“谈话式审理方式”,对那些失足少年,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融爱于法,寓教于审,促使他们找回自我,悔过自新;我们开创性地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作为人民陪审员,对失足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和矫治,通过让孩子宣泄情感,舒缓压力,帮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我们更新执法理念,加大调解力度,修复害与被害之间受损的社会关系。通过被告人的真心忏悔和真诚道歉,化解双方的怨气;通过被告人的足额赔偿,弥补被害人物质的损害和精神的创伤。这些措施,在我们的工作中,起着实实在在的作用,使我们的执法,严肃而又温情,严格而不呆板;即预防了犯罪,矫治了心灵,又维护了公平正义。
当那个五年不回家、不与父亲交谈的少年抢劫犯,在法庭上与父亲抱头痛哭、向父亲下跪认错时;当那个将人打成重伤的少年,和受伤者握手言和,两个家庭共同向我们送来锦旗时,我们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欣慰。
近三年来,我们审理的400多起少年刑事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调解率为98%,上访率为0,判处非监禁刑的重新犯罪率为0,有4名被判缓刑的失足少年考取了大中专院校。我们的这些做法,受到了市中院、市政法委和省高院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市、全省推广,河南日报等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也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广泛好评。
“最重要的案件,就是我正在审理的案件”,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恩格尔的这一忠告,我牢记心头。认真对待手中的每一起案件,把案头一册册的卷宗,当作一个个少年成长之烦恼惹下的祸;把判决书中一个个简单的人名,看作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慎之又慎的行使手中的审判权。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失足少年的成长,我愿倾注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倾注更多的爱心,努力用双手托起这些八、九点钟的太阳,让他们在明天冉冉升起!